日期:2025-07-27 11:30:34
莞香,作为岭南瑰宝,是千年丝路芳华中的活态文脉。在广东东莞寮步,香料从来都不仅仅是生活的点缀,而是人们引以为傲的物华天宝。寮步香市始于宋代,鼎盛于元明,倚仗地利与水运之便,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香料门户,在明代更成为岭南香市之首。广东广播电视台大型文化融媒报道《不辞长作岭南人——寻找广东的文化印记》第四季之《东莞寮步香市:千年香脉,商韵新生》,带您走进这座被香气浸润的岭南小镇,开始一段关于匠心、商贸与文化的传奇旅程。
香市崛起,岭南之首
溪河汇聚之处,市集兴焉。寮步就在东江支流之一的寒溪河边,昔日先民为便出行往来,依河砌石为埗,临水筑舍成寮,寮步之名,也正源于当年的“草寮埗头”。依托当地发达的水运,贸易日益繁荣,唐代贞观年间(627—649年)渐成商埠,距今已有1350多年历史。至明朝年间,寮步镇声名渐起,逐步形成横贯东西、通达南北的十三条专业商贸街巷,成为一方颇具盛名的农贸产品集散地。这些街巷虽不过数米之宽,数百米之长,却布局井然,市声鼎沸,烟火繁华。每逢农历一、四、七赶集的日子,商业街内总会聚集来自四面八方赶集的乡民、商人、掮客,交易各类本地农产品。其中尤以牙香街最为繁荣,助牙香街兴旺的,正是东莞的土产莞香。
展开剩余91%寮步香市交易场景(供图:刘松泰)
寮步的香缘始于唐代。大唐盛世,百业俱兴,贞观之治使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当时隶属岭南道南海郡的今日东莞一带的人们,顺应时势,收网登岸,以农耕取代水运、渔获,开垦农田种稻粱,开垦荒山种果树,其中就包括莞香树。岭南文宗屈大均在他的《广东新语》中认为,“莞人多以香起家”。从寮步码头运出的沉香因品质上乘,吸引了四方香商、药贾、香客纷至沓来,当年就有“香价与白金等”“一片万钱”等说法。实力雄厚的商贾携重金而来进行大宗贸易,走圩小贩则肩挑背负,将香品贩至寮步周边圩市。莞香经东江河道运往石排湾码头,又经石排湾运往广州、苏杭和京师,并经香港销往东南亚、阿拉伯等地。每有运香船从寮步启航,船主与商人总会在出海前请来主持祭祀仪式的南巫佬,鸣响火炮,焚烧莞香,驱邪避凶,面向南海遥祭,祈求航行平安。因此风俗流传日久,寮步与石排湾码头终年香雾缭绕。东莞市寮步香市非遗传承人尹丰田表示,据考证,今日香港之名正源自当年莞香飘洋过海时的盛况,因香而起,因港而兴,故称“香港”。
东莞市寮步香市非遗传承人尹丰田(摄影:罗俊琳)
寮步码头(供图:刘松泰)
香江(供图:刘松泰)
明代是寮步香市崛起为岭南之首的关键时期,明万历年间东莞寮步已集种植、加工、贸易于一体,香市年售数万金,牙香街商铺达200余家,随着莞香贸易的繁荣发展,寮步牙香街的商品种类也日益丰富,早已超越了最初单一的莞香香品范畴。从香具、香炉、熏笼、香灯等品香用具,到锯、斧、凿、锄、钩等加工香木的专业工具,再到由香木精雕细琢而成的各类工艺精品,琳琅满目,一应俱全,还兴起了一批专营香品包装物品的店铺,贩卖木箱、竹箩、麻绳、油纸等器具,专为香客远行运输提供便利。《广东新语》就有“其为香箱者数十家,籍以为业”的记载,足见当时寮步莞香产业链的完善,香品专业市场的形成已成气候。
香炉(供图:刘松泰)
莞香(供图:张超满)
莞香工艺品 一木观自在
(供图:沉香文化博物馆)
莞香工艺品 黎人采香图
(供图:沉香文化博物馆)
清雍正至乾隆年间,莞香作为贡品进入宫廷,广东布政司需年贡沉香100—300斤,成为固定例贡。寮步莞香贸易为地方政府带来了巨额税收,莞香的商贸规模与文化影响力在明清两代持续辐射海内外。屈大均曾在《广东新语》中慨叹:“当莞香盛时,岁售逾数万金。”他写道:“东粤有四市。一曰药市,在罗浮冲虚观左。一曰香市,在东莞之廖步(今作‘寮步’),凡莞香生熟诸品皆聚焉。一曰花市,在广州七门。一曰珠市,在廉州城西卖鱼桥畔”。说明当时寮步香市已与广州花市、廉州珠市、罗浮药市齐名,成为岭南商业文明的一个耀眼的文化符号。
木中生香,天地凝华
沉香是特定树种分泌的树脂与真菌相互作用凝固而成的结块。东汉杨孚《交州异物志》记载,“蜜香,欲取先断其根,经年,外皮烂,中心及节坚黑者,置水中则沉,是谓沉香。”莞香又名土沉香,尤以广东东莞一带为核心产区,是中国唯一一种以地方名命名的香树。莞香对土壤环境要求较高,偏好生长于坚实瘦瘠的土壤,若在五岭以北种植就无法结香,仅为普通木材。就如《广东新语》中《莞香》一文所言:“香在地而不在种,非其地则香种变。”莞香种植能在东莞兴盛,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东莞地区土壤温润适中,黄土、砂石相杂,蕴含山川灵气,兼备天时地利,最宜莞香树生长与结香。
莞香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黄欧告诉我们,莞香制作技艺共有30道工序,涵盖选土、辨土、选种育苗、断根移植、开香门、结香等步骤。其中,断根移植讲究时间和技术要点,开香门的方法则决定了香品的名目和产出,想要结出上好品质的莞香,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莞香制作技艺传承人黄欧(摄影:罗俊琳)
欲得香中上品,须历岁月沉淀。莞香树每年3月开花,6月前后花谢成果,香农会选取颗粒饱满、大小均匀的优质种子进行播种育苗。从育种、培植,到长大成树,莞香至少需要历经七至八年方能成材,若要结香生脂,尚须两载光景,十载方见初成之香。莞香的成香之理,源于莞香树在树体受伤后被多种益生真菌侵入寄生,在菌体内酶的作用下与树木薄壁细胞贮存的淀粉产生一系列变化,经层层转化,凝炼出馥郁芳香的香脂。受之以伤,报之以芬芳,正是莞香树结香的天地奇缘。
莞香树(供图:东莞香博园)
风雨摧折,虽为创伤,却也是芬芳的起点。莞香受伤的过程,被称为“开香门”。野生香树常在被大风吹折、野兽撕扯或被雷电击伤后在伤口处结香;人工结香则以刀为笔,轻凿树干,模拟风雷之痕,开启“香门”,催发香脂缓缓沉淀。开香门讲究时令、手法与火候,过早则香未成,过迟则木已朽。技艺高超者,能凭经验判断最佳时机,恰到好处地施以手段,使香树在“伤”中生“香”,于沉寂中绽放芬芳。
开香门(供图:黄欧)
莞香集天地之灵气、凝岁月之精华。帝王以之为贡品珍藏,文人以之为雅趣寄托,寻常人家亦奉其为纳福安神之灵物,各得其所,各尽其用,无不被其独特魅力所倾倒。在传统民俗与文化中,莞香用途主要归于三端:敬神、修身、疗疾。祭祀之用时,人们焚香于祖龛之前、神明之侧,寄托对先人的缅怀与对神灵的虔敬;为日常起居所用时,常于书斋一隅、厅堂之中焚香助兴,既净化空气,满室清幽,又营造氛围沉静心神;为入药所用时,则具有行气止痛,温中降逆之效,可用于调和诸药,调理脏腑。
莞根·水墨境
(供图:沉香文化博物馆)
莞香系虫漏
(供图:沉香文化博物馆)
当年寮步香市兴盛之后,当地还衍生了赌香、斗香等香品交易文化。由于部分香木在受伤结香后被新树皮覆盖只在内部结香,一根香木之中究竟蕴藏多少沉香,往往是一场智慧与眼力的较量。香商把从香农手中收购得来的原始香木锯成数段置于案上,邀同行或买家竞价交易。每每那时,众人围聚,目光如炬,一刀落下,或喜笑颜开,或扼腕叹息。运气佳者,偶得上品,获利丰厚;眼力不济者,误购空木,赌香导致血本无归亦属常闻。到了清末,因滥砍滥伐、官吏盘剥,导致莞香资源枯竭,贡香逐渐断绝,香农困苦不堪,加之战乱连年,昔日繁华香市逐渐式微,香气渐散,热市喧闹终归于沉寂。寮步,这座因香而兴的岭南小镇,历经千载,其深厚的香市文化,正待有心之人拂拭复兴。
古市新生,香都再兴
千年凝一缕,天地聚精华。莞香生于岭南水土,历经风雨淬炼,终成木中瑰宝。莞香的魅力不仅在于其集千百年天地之灵气,更在于其体现的人文精神与情怀。虽经历了沉寂,但贡品历史深刻影响了岭南的经济与文化,其文脉根系从未断绝,一直在倔强地蔓延生长。
复兴古代香市,打造现代香都,进一步挖掘寮步镇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上下共识。2009年,东莞市寮步镇政府启动“古代香市,现代香都”莞香文化项目,大力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力图打造“一区六园”香市旅游区,计划建设一个香市主题公园、一所香市文化博物馆、一条十里香堤,复原一条香市古街,争取全方位实现莞香文化复兴。2014年12月,莞香制作技艺及寮步香市分别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8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莞香”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同年,东莞市政府提出《莞香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纵深推动引导莞香产业集群。古代香市的文化复兴工程蓝图已徐徐展开,寮步人正以文化为笔,重绘香市图卷。
沉香文化博物馆外景(供图:沉香文化博物馆)
位于东莞寮步镇的沉香文化博物馆是2014年底正式对外开放的。这座外形构造如一个巨大香盒的建筑物,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沉香文化博物馆,展馆集收藏、保存、展示、服务等功能为一体,将本土莞香文化融入静态展陈与动态活动当中,吸引八方来客“寻香品香”。馆长黄梅芬告诉我们,博物馆在展厅内的多处互动点加入了莞香熏香,丰富游客互动体验。目前,博物馆已接待了来自40多个国家近200万人次的游客参观,并通过举办盲盒雅集活动,结合宋代雅事品香、点茶、古琴、挂画等元素,邀请游客亲身体验并了解古代的香道文化。
沉香文化博物馆馆长黄梅芬(摄影:罗俊琳)
旧时,莞人在香树频临灭绝之时,通过大量人力种植莞香树,于荒山瘠土中孕育芬芳;而今,新一代的东莞人依旧在这片热土上勤勉不息,守护着历史的记忆,书写莞香产业的现代篇章。寮步香市的复兴浪潮不仅推动了当地莞香产业的发展,更催生出新的文化生命力。
近年来,寮步镇政府投入巨资按明清岭南建筑风格对牙香街进行复原改造,引进香户,售卖的莞香制品,从传统香木到现代香薰产品,还有古玩、字画等传统文化商品,进一步提升街区商业氛围。
东莞市寮步镇宣教文体旅游办主任叶伟文介绍,牙香街作为寮步历史发展的见证,承载着当地贸易繁荣的历史记忆。面对城市更新,项目坚持活态传承理念,通过文化传承、研学教育、文化交流以及雅集活动等方式,通过高质量人文活动,激活古街的现代生命力,展现岭南特色,形成寮步独有的牙香街活态传承模式。
青石铺路,古韵悠悠,香风穿巷,萦绕其间。游客漫步于今日的牙香街,依旧能一窥其往日风采。在寮步镇政府的持续推动下,牙香街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沉香交易街”,并被评为“国家级AAA”旅游景区,成为集文化传承、旅游观光与商业贸易于一体的岭南特色街区。
牙香街(供图:寮步宣教文旅办)
从传统的采香、制香,到如今的产业升级,莞香文化始终在传承中焕新,在坚守中生长。国家级非遗莞香制作技艺传承人黄欧于2006年创办的企业,以发展莞香文化产业为核心,业务涉及莞香种植、制作、科研、展览等多个领域。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匠心传承与科技融合的发展理念,不断拓展莞香的应用边界与文化内涵,不断推动传统技艺走向现代市场,现在企业年产值已超1.5亿元。
2024年,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制定了《推动莞香产业发展任务分工表》,将扩大莞香种植规模、莞香产业培育、品牌建设等纳入工作分工,推动莞香产业发展,打造现代“东方香都”。在政府支持、行业协会引领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东莞现在已基本形成了一条集种植、研发、加工、品牌、销售、文旅衍生于一体的完整莞香全产业链,并仍在持续优化和丰富产业发展升级。由东莞市沉香协会筹划发起的东莞沉香文化产业博览会,自2010年创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四届,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多个国家和省市代表团等参展参会,实现超10亿元总交易额和150万人次的游客接待量,形成了沉香产业集聚、沉香产品集聚、沉香企业集聚效应,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沉香产业的重要交流平台,为莞香产品的创新研发、品牌提升和市场拓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2024第十四届东莞沉香文化产业博览会
一炉香起思古意,万缕烟飘谱新章。莞香,从唐代的草寮埗头走来,它走过明清的繁华街市,穿过沉寂的岁月,又在时代的春风商潮中重焕生机。它是一缕穿越千年的香气,也是一部吟唱勤劳与智慧的史诗,更是岭南大地最馥郁的传奇。一木生香,万物流芳。古老香市的余韵,将继续在时光里流淌,成为岭南大地上永不褪色的文化印记。
不辞长作岭南人
寻找广东的文化印记
第四季
来源:广东新闻广播
审校:殷柱华、林献齐、张迪铭
编辑:李孔胜
跨越江湖山海,感悟潮流东莞
探寻湾区之美,我在东莞等你
发布于:北京市方舟配资-炒股票杠杆-专业配资论坛-配资门户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